自然碳匯之碳權效益面面觀(下)-森林碳匯轉碳權、機會與挑戰 解答

by notalknote
61 人瀏覽

自然碳匯之碳權效益面面觀(下)-森林碳匯轉碳權、機會與挑戰 解答

1. 關於自然碳匯及碳權的機會與挑戰哪個敘述正確?

  1. 企業取得碳權有助於提升公關形象
  2. 碳權的查驗費用高
  3. 目前關於自然碳匯尚須更多研究投入
  4. 以上皆是

2. 透過下列方法何者可以取得森林碳權?

  1. 增加造林面積或增加造林密度
  2. 維持原始林,並拒絕任何砍伐或人為介入活動
  3. 拒絕使用木建材或木製產品
  4. 以上皆是

3. 碳權認證方法僅能參考台灣環保署的本土方法

  1. O
  2. X

4. 依據台灣的「造林抵換專案」,要取得森林碳匯要先具備那些條件?

  1. 面積須達0.5公頃以上
  2. 為2000年後所種的樹
  3. 土地在造林前非森林地
  4. 以上皆是

5. 森林碳匯的計算是由生長式考慮根莖比例與碳含量比例取得碳保存量推估式,需考量木材體積、密度、擴展係數、根莖比例、碳含量比例等

  1. O
  2. X

6. 企業取得減量額度後可以做什麼?

  1. 提升企業公關形象
  2. 進行碳權買賣,增加營收
  3. 針對開發行為所造成的溫室氣體增量,可以藉由減量額度進行抵換
  4. 以上皆是

7. 關於各國森林碳權發展哪個選項錯誤?

  1. 台灣的森林碳權由環保署審查與核發
  2. 台灣的鄰近國家中日本與中國均有相關的森林碳權措施
  3. 目前尚未有任何國家將竹林納入森林碳匯範疇
  4. 英國發展出獨立的查證與認證機構,並由政府補貼做認證

8. 關於取得碳權的方法,下列方案中哪一個較為可行?

  1. 使用化石燃料取代再生能源
  2. 改良飼料減少反芻動物,如豬、雞等動物的甲烷排放
  3. 企業取得碳權的方法僅有更換大樓LED燈具
  4. 以上皆無法取得碳權

9. 下列何者為可行的森林碳權商業模式?

  1. 取得森林碳權後直接賣給有需求的企業
  2. 由A企業協助B企業申請碳權再進行分潤
  3. 透過與政府或林業業者購買或承租大量林地規模申請碳權
  4. 以上皆是

10. 每一種樹種的碳匯能力不一樣,例如闊葉樹的碳匯能力普遍優於針葉樹

  1. O
  2. X

科技素養MRT傳送門

留言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We'll assume you're ok with this, but you can opt-out if you wish. 接受 閱讀更多